
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,
再度宣示積極為參與《跨太平洋全面及進步夥伴協定》(CPTPP)而準備。資料照片
張文龍/中華民國工業協進會秘書長
近期,政府高層再度宣示積極為參與《跨太平洋全面及進步夥伴協定》(CPTPP)而準備。
行政院賴清德院長表示,行政院已將台灣加入CPTPP列重大政策,
將比照CPTPP的要求,針對法律、政策等各方面要求各部會演練,
希望CPTPP第二階段邀台灣加入時,台灣可以不用花太多時間就能加入。
國發會賴美伶主委也曾在與企業對話的場合中表示,在CPTPP第二輪諮商前,
我國政府必須做好各項準備,包括法規修正、對談策略,以及備案等,
目前已啟動各部會進行模擬,一旦有進一步的成果,會立刻讓企業了解。
以上可見,政府高層充分認知到加入CPTPP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對產業的影響,
與其他協定相同,CPTPP有利也有弊,政府應該與企業界充分對話,
將產業界與其他相關受影響的利害關係人意見納入談判考量。
以工業協進會來說,現階段所轄24縣市工業會員廠商超過2萬3000家,
占全國登記工廠數的三分之一,行業別幾乎涵蓋所有製造業,
而其中又以金屬製造業4804家為最多,是台灣目前會員廠商最多的工業團體。
在2年前,政府積極推動參與TPP之際,政府相關主管機關便經常密切與本會進行對話與交流,
當時本會會員代表即向相關部門表示,應就幾項議題向產業界進行說明,
例如:我國參與談判的重點方向與可能議題?對手國可能希望我國在哪些項目上有所讓步?
政府因應參與的可能政策作為(對優勢產業、弱勢產業分別要做甚麼)?
是否可透過新南向政策,協助推動參與CPTPP?政府希望企業界如何扮演後盾,支持政策推動等。
筆者個人提出以下幾點建議,提供政府部門與國內各界參考:
首先,可從新南向政策構思CPTPP的推動作法。在蔡英文總統執政後,
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,希望透過新南向政策與東南亞各國建立實質與緊密的經貿關係。
從工業協進會的角度來看,本會許多會員廠商已投入東南亞市場多年,
當中包括該地區的新興市場,如:緬甸、柬埔寨等國。除積極經營當地市場外,
同時透過東南亞生產基地向其他國家拓展市場,甚至與當地政府建立起非常好的友誼。
然而長年來由於國際政治因素的影響,我國尚無法與東南亞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。
直至2014年,台星經濟夥伴協定正式生效,讓我國廠商可透過該協定深化與東南亞國家間的經貿往來。
由於我國廠商多為中小企業,關稅免除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的消除對廠商可說是最大利多,
台星自由貿易協定的生效是現階段推動新南向政策最有利的基礎。
從此政策觀之,如我國現階段仍積極布局與新南向目標國間的經貿與產業鏈結,
未來必須透過參與CPTPP,廠商方能有更大的利基布局東南亞市場,
如此不僅在產品品質能與他國競爭,在價格方面也能因關稅減免,讓產品更具競爭優勢。
再者,政府可與國內主要產業公協會密切合作,透過產業公協會力量,
整合國內產業鏈,朝新南向國家布局,一方面強化與新南向國家的產業鏈結,
一方面藉由產業的力量,拓展新南向的企業商機。我國產業在東南亞市場中早已奠定相當程度的基礎,
例如:紡織成衣、電子零組件、木材暨加工製造、金屬製造,以及食品製造等,
在新興產業方面,電子商務、金融科技、新農業等也在積極布局之中。
政府積極在新南向政策中推動5+2產業創新政策,提出三大潛力領域,
為此,可構思如何串接適合的產業鏈,整合產業資源,向新南向國家推動產業合作計畫,
例如:整合製造業、基礎建設業、金融業等,
以強化台灣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產業鏈,讓企業有足夠的資源與其他國家競爭。
最後,針對我國參與CPTPP的布局過程中,政府應持續透過管道與廠商積極溝通,
尤其每家廠商的經營樣態不同,當然會有不同的感受,
政府應確實掌握並協助可能受影響的廠商,避免其受到衝擊。
如此,才能降低反對的聲音與情緒。
同時,政府溝通的對象應多著重在中小企業,畢竟大企業的資源多,同時擁有國外的通路,
比較不擔心加入TPP後的衝擊,反之,中小企業多著重於在地產業的經營,
因此,若能與地方基層多溝通,相信對政策的推動將有極大的助益。
完整新聞連結